春季釣鯽魚技巧 - 釣魚 Fishing
By Hedda
at 2017-12-19T09:23
at 2017-12-19T09:23
Table of Contents
春季是魚類產卵季節,在淺水處魚兒較多,如有活水流入,最好在流水與靜水交界處下鉤,必有豐富收獲。春釣淺(春季3-4月份應在淺水向陽處下鉤,釣位宜淺不宜深)釣餌宜葷不宜素。魚兒經過一冬的消耗,需要補充自身的蛋白質。所以,釣餌要盡量不使用素餌,應選用營養豐富的線蟲(紅蟲)、紅蚯蚓等動物餌料。因早春氣溫低,魚兒食欲差,對魚餌味道比較挑剔。線蟲、紅蚯蚓穿上鉤後,具有動感,能起到刺激和逗魚上鉤的作用。立春以後,氣溫開始逐漸回升,魚兒也開始了一年新的生活。“春釣灘”是眾多釣手的共識。原因很簡單,水草要先從淺灘長出,魚兒遊到淺灘才有食源;淺灘在陽光照射下,水溫上升快,這時的魚兒必奔淺灘覓食。在通常情況下,早春除早、晚的深水外,其余時間應釣淺水部位。這種“釣淺不釣深”的釣法,是根據這個時段的氣溫變化和魚兒的活動規律來決定的。
早春,釣小水面要優於大水面,因小水面窩風,水體不受什麼風吹浪打的影響,在陽光照射下,易於聚熱,水溫上升快,魚兒會更活躍;小水面一般水質肥沃,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,肥水水溫高於瘦水;小水面魚的密度相應大一些,從多魚兒的遊動,既容易使水質變渾,增加水色的隱蔽性,又能使魚兒進入興奮狀態,刺激魚兒咬鉤,提高上鉤率。
打過窩後,若是早春時節,鯽魚得半小時後方能慢慢聚集到釣位上。到了仲春和暮春時,只要10分鐘便會快速地將魚引來,故有早春“食等魚”和暮春“魚找食”之說。
好釣點後,就要先撒誘餌將魚引來。為使誘餌集中,盡可能用撒窩器把碎米輕撒在釣位上,做好記號。有時候釣點上水草很厚不容易下鉤,但又可以看到有魚兒活動,可將草挑開一點,洞口有小碗大即可。自然形成的間隙叫天然窩子,不要刻意去改變,往往近岸釣起的大鯽魚正是從這不起眼的草縫里釣起的。為提高上鉤率,可多做幾個窩子,誘餌一次不要撒的過多,過多讓魚吃飽了,反而不會積極地咬鉤,也就失去了誘魚的目的。
早春水還較涼,鯽魚剛度過寒冷的冬天,還需大量補充蛋白質。素餌在早春的垂釣效果還不很理想。而使用細如火柴梗的紅蚯蚓和鮮紅的紅蟲更能投鯽魚所好。下鉤之前選擇合適的釣位尤其重要,釣位選擇好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。鯽魚有集群活動的特點,喜歡在草叢、蘆葦、蒲草、木樁、亂石中遊弋覓食,所以盡可能選在這些地方做釣位。
誘餌使用碎白米加點白酒或香蕉香精浸一下悶幾天,使其香味被碎米吸收,誘鯽上窩很快。因為米碎,它一時半時很難被魚吃完,加之再適當補窩,更能留住魚群。
釣具:軟竿、細線、魚鉤小。春釣宜用手竿,竿宜軟5.4-6.3米長為好。
淺水:春天,垂釣必須選擇在淺水區、岸邊、灘頭、水草處才能釣到魚。
活水:帶來食物和新鮮氧氣,魚愛在活水區,釣點應選擇在流動的活水邊、進水口的兩旁、水草處施釣。
草洞:魚兒常在水草底下棲息、尋食、釣點選擇草洞、草邊,定能有較好的收獲。
南風:春日剛剛開暖,東風、東南風、西南風都好釣魚,西風、西北風不宜釣,春釣應選擇
南風有陽光的天氣,或久晴初下雨,又刮一二級南風時,正是春天釣魚的大好時光。
葷餌:魚兒經過漫長冬休靜臥之後,陽光的照射下,氣溫回升,腹中空虛,急需填補饑腸,魚類所需的素食,大大還沒有生長出來,所以,一般雜食性魚類,都靠尋覓葷食為主。
早春,乍暖還寒。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冰層由於剛剛溶化或溶化不久,水溫大都在15℃以下,在冰下度過了一冬的魚兒結束了冬眠,重新接觸到大自然的新鮮氣息。但這時的魚兒因為冬眠和長期與外界隔離,對垂釣來說形成了鮮明的特點:
一是身體發硬,行動緩慢,不夠活躍。這是魚兒越冬後的最基本的特征。魚兒不僅遊速慢,吃餌緩,而且掙脫力也弱。二是膽小。春季的魚是在深水區安靜地渡過了漫長的冬季之後回歸大自然的,因而特別習慣於安靜,懼怕外界的驚擾。不論是響動還是影子,稍有驚嚇,都會促使魚兒逃竄。三是胃口小,開口也小。魚體較為死板,雖然肚子很餓,卻體力不支,表現在咬鉤上就是非常輕微,有風浪的時候很難找到咬鉤的感覺。四是喜葷不喜素。魚兒在5℃以下時很少進食,即使吃食在冰下能找到的食物也僅少量的微生物和泥中的蝦蟲而已,見不到草籽等糧食性食物。時間一長便養成了食葷的習慣。
此外,由於冷暖空氣的對流,春天的風不僅多而且大,五六級風的天氣也經常出現。春風既吹綠了大地,也給垂釣增添了麻煩。具體應把握以下幾點:
1、選準對象魚。相對來說,早春吃餌比較活躍的有鯽魚、翹嘴白、白條、小麥穗等,鯰魚、鯉魚次之。因此春釣應以鯽魚為主,鯉魚、草魚等順便釣之。如用大鉤粗線專釣鯉魚或者鰱鱅之類,則難有收獲。
2、釣順風、釣南風。 夏釣以釣頂風為佳,但春天因為風大且少有水生物,水中既不缺氧也沒有足以吸引魚的食物,因而應選擇避風的堤岸下、轉彎處,盡可能順風占位,有利於投鉤,也可減少風大所帶來的操作不便。刮南向風時一般會使水溫升高,能促進魚兒活動,故春日垂釣,無風或南風有陽光的天氣最好。小風時也可在下風口,但有三四級以上風浪時,上風口垂釣為宜。
3、釣向陽、釣草。乍暖還寒季節,淺水比深水升溫快。魚類雖屬變溫動物,但對水溫的變化仍很敏感,所以多棲息和覓食於向陽的一側。垂釣向陽,既無人影而又陽光充足,魚兒在這里沒有驚嚇又感溫暖,有利於覓食。為了索餌繁殖,淡水魚類都有戀草的習性,尤其是鯽魚。春暖花開的四五月份,在溫度、水深等自然環境適宜的情況下,水草之中就成了它們生活繁殖的場所,在貼近水草的地方垂釣自然應當成為首選釣點。釣諺雲:“釣魚不釣草,等於瞎胡跑”就是這個意思。
4、小鉤細線。“春釣無巧,線細鉤小”。春釣應選用小號袖型和園口型釣鉤,如伊勢尼3-5號,萬能袖3-4號。鉤條在同類型鉤中盡可能選擇細一些的,韌性要大,富有彈性。魚線宜細,主線0.8—1.5號,腦線以0.3——0.6號為佳。這是由春季低溫狀態中鯽魚活動量小、魚嘴張口小、行為呆滯、攝食動作輕微等特點決定的。細線配小鉤,其靈敏度遠優於粗線大鉤。柔軟細小的鉤線不易引起魚的警覺,又有助於魚的吞食,自然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。
5、用葷餌小餌。一般雜食性魚類經過漫長冬眠靜臥之後,腹中空虛,急需進食補充營養,但對素餌卻不感興趣,以覓食葷餌為主。紅蟲是春釣的首選餌料,它本身就來自水底,魚兒在水中經常能吃到它,慢慢地養成了一種口癖。單個或幾個紅蟲一束掛鉤,對魚的誘惑力最大,唯感不足的是上鉤困難。蚯蚓為餌時不能象夏季那樣用整條蚯蚓掛鉤,應針對魚張口小的特點將蚯蚓剪成1CM左右的小段穿鉤,鉤尖外露。否則魚吃到蚯蚓吃不到鉤,信號明顯也提不上魚來。
6、小漂小墜釣靈敏。使用浮漂以1號小漂最為理想,要求輕、靈、流線型,七星漂效果也不錯。
7、提竿以釣第一信號為宜。第一信號是指魚把鉤吸到嘴里還沒等吐出來的一瞬間,表現在浮漂上是輕微地上升後向下有力地一頓,仿佛浮漂突然掉下去一樣,尺距在半目左右。由於鯽魚吃食的習慣一般是先觸後入口,然後向上遊動,因此浮漂輕托一定幅度(1目左右)的時候也是提竿的較好時機。如不及時提竿,抓不住第一信號魚兒稍感不適很可能吐鉤而去,影響釣獲率。浮漂輕微地較慢地上下抖動不是魚咬鉤的信號,不宜提竿。當然,出現送漂、領漂、悶漂等也應及時提竿。
春季水草叢中釣鯽方法
一、釣點選擇春季,在野河、水庫中垂釣時,釣點應選在河彎處的洄水灣、河段的凸凹處,寬河面的緩水區水草多的地方。水庫選在長有茂密水草,向陽、避風的地方,水深以0.6~1.5米為宜。春季,鯽魚經過漫長的冬眠後,急需補充能量,故而晝夜覓食。此時,鯽魚多在水草叢生,日光照暖的淺水區,而且多為大鯽魚。選好釣點後,可用割草器或大號錨鉤在距岸4~6米處打一個30~50厘米的亮膛。一般打2~3個,可以輪流垂釣,如果水草稀少,可選一處相對稠密的地方,距水草30厘米處做窩。
二、釣具組合①釣竿以5.4米以內超硬調竿為宜。釣線用直徑為0.2毫米的超強線,釣線太細在纏住水草時容易斷線。釣線的長短,以4.5米竿為例,最長不宜超過2.5米,以便迅速提魚出草窩。②釣鉤用伊勢尼2~4號,不可太大,鉤條要細,以利中魚。釣時宜用單鉤,因為用雙鉤,在釣上大鯽魚後,另一只鉤容易掛在水草上,從而出現跑魚斷線的情況。調漂時,空鉤半水漂尾外露2~3目,掛餌後把漂定在鉤剛碰底,漂尖露出水面1目為宜。
三、提竿方法釣草時,提竿的方法是很重要的,正確的提竿方法是,先舉竿70~90度角將魚鉤住,然後再舉竿100~150度角將魚提上岸。此法能充分發揮竿的彈力和臂力負荷,比較省力。同時魚也是垂直從草窩里提出水面,不容易掛住水草。若釣到250克以上的鯽魚時,一定要沈住氣,利用竿的彈力和魚周旋,盡量不要使魚進入水草叢中,如果魚進入水草叢中,此時不要慌,不能將漁線放松,應使其保持一定的拉力,慢慢把魚從水草中牽引出來。
四、誘餌和釣餌
1.在野河、水庫垂釣時,誘餌應以小顆粒餌為佳,這里我為大家介紹一種引誘鯽魚的佳餌。在垂釣前二三天,將1000克左右的玉米糝加100克左右的水,在鍋中蒸,大約10分鐘,取出後加入少量的白酒、香油、白糖,攪拌均勻,以手能使之捏成團為佳。然後用塑料袋密封,放置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待用。此餌色、香、味俱全,對鯽魚有特效。每個窩點撒誘餌的多少,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,根據這幾年我野外垂釣的經驗,大體總結如下:在小水面如舊河道,絕頭溝垂釣時可采用“多頓少餐”即每次誘餌少撒,經常補窩;在大水面如水庫中則應采用“少頓多餐”,也就是每次多撒誘餌,一天兩次即可。
2.釣餌:以紅蚯蚓為最佳。在小雜魚鬧鉤特別兇的情況下,可采用商品餌或自制面餌,但應加入少量的魚粉。出釣前,可以用動物血或水果加香油餵養蚯蚓。前者可增加蚯蚓的腥膻,後者可增加香甜味,有利於提高上魚率。蚯蚓以火柴梗大小為宜,鉤上的蚯蚓一定要鮮活。此法最適於在3~5月份,天氣晴朗、無風、氣溫較高
早春,釣小水面要優於大水面,因小水面窩風,水體不受什麼風吹浪打的影響,在陽光照射下,易於聚熱,水溫上升快,魚兒會更活躍;小水面一般水質肥沃,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,肥水水溫高於瘦水;小水面魚的密度相應大一些,從多魚兒的遊動,既容易使水質變渾,增加水色的隱蔽性,又能使魚兒進入興奮狀態,刺激魚兒咬鉤,提高上鉤率。
打過窩後,若是早春時節,鯽魚得半小時後方能慢慢聚集到釣位上。到了仲春和暮春時,只要10分鐘便會快速地將魚引來,故有早春“食等魚”和暮春“魚找食”之說。
好釣點後,就要先撒誘餌將魚引來。為使誘餌集中,盡可能用撒窩器把碎米輕撒在釣位上,做好記號。有時候釣點上水草很厚不容易下鉤,但又可以看到有魚兒活動,可將草挑開一點,洞口有小碗大即可。自然形成的間隙叫天然窩子,不要刻意去改變,往往近岸釣起的大鯽魚正是從這不起眼的草縫里釣起的。為提高上鉤率,可多做幾個窩子,誘餌一次不要撒的過多,過多讓魚吃飽了,反而不會積極地咬鉤,也就失去了誘魚的目的。
早春水還較涼,鯽魚剛度過寒冷的冬天,還需大量補充蛋白質。素餌在早春的垂釣效果還不很理想。而使用細如火柴梗的紅蚯蚓和鮮紅的紅蟲更能投鯽魚所好。下鉤之前選擇合適的釣位尤其重要,釣位選擇好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。鯽魚有集群活動的特點,喜歡在草叢、蘆葦、蒲草、木樁、亂石中遊弋覓食,所以盡可能選在這些地方做釣位。
誘餌使用碎白米加點白酒或香蕉香精浸一下悶幾天,使其香味被碎米吸收,誘鯽上窩很快。因為米碎,它一時半時很難被魚吃完,加之再適當補窩,更能留住魚群。
釣具:軟竿、細線、魚鉤小。春釣宜用手竿,竿宜軟5.4-6.3米長為好。
淺水:春天,垂釣必須選擇在淺水區、岸邊、灘頭、水草處才能釣到魚。
活水:帶來食物和新鮮氧氣,魚愛在活水區,釣點應選擇在流動的活水邊、進水口的兩旁、水草處施釣。
草洞:魚兒常在水草底下棲息、尋食、釣點選擇草洞、草邊,定能有較好的收獲。
南風:春日剛剛開暖,東風、東南風、西南風都好釣魚,西風、西北風不宜釣,春釣應選擇
南風有陽光的天氣,或久晴初下雨,又刮一二級南風時,正是春天釣魚的大好時光。
葷餌:魚兒經過漫長冬休靜臥之後,陽光的照射下,氣溫回升,腹中空虛,急需填補饑腸,魚類所需的素食,大大還沒有生長出來,所以,一般雜食性魚類,都靠尋覓葷食為主。
早春,乍暖還寒。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冰層由於剛剛溶化或溶化不久,水溫大都在15℃以下,在冰下度過了一冬的魚兒結束了冬眠,重新接觸到大自然的新鮮氣息。但這時的魚兒因為冬眠和長期與外界隔離,對垂釣來說形成了鮮明的特點:
一是身體發硬,行動緩慢,不夠活躍。這是魚兒越冬後的最基本的特征。魚兒不僅遊速慢,吃餌緩,而且掙脫力也弱。二是膽小。春季的魚是在深水區安靜地渡過了漫長的冬季之後回歸大自然的,因而特別習慣於安靜,懼怕外界的驚擾。不論是響動還是影子,稍有驚嚇,都會促使魚兒逃竄。三是胃口小,開口也小。魚體較為死板,雖然肚子很餓,卻體力不支,表現在咬鉤上就是非常輕微,有風浪的時候很難找到咬鉤的感覺。四是喜葷不喜素。魚兒在5℃以下時很少進食,即使吃食在冰下能找到的食物也僅少量的微生物和泥中的蝦蟲而已,見不到草籽等糧食性食物。時間一長便養成了食葷的習慣。
此外,由於冷暖空氣的對流,春天的風不僅多而且大,五六級風的天氣也經常出現。春風既吹綠了大地,也給垂釣增添了麻煩。具體應把握以下幾點:
1、選準對象魚。相對來說,早春吃餌比較活躍的有鯽魚、翹嘴白、白條、小麥穗等,鯰魚、鯉魚次之。因此春釣應以鯽魚為主,鯉魚、草魚等順便釣之。如用大鉤粗線專釣鯉魚或者鰱鱅之類,則難有收獲。
2、釣順風、釣南風。 夏釣以釣頂風為佳,但春天因為風大且少有水生物,水中既不缺氧也沒有足以吸引魚的食物,因而應選擇避風的堤岸下、轉彎處,盡可能順風占位,有利於投鉤,也可減少風大所帶來的操作不便。刮南向風時一般會使水溫升高,能促進魚兒活動,故春日垂釣,無風或南風有陽光的天氣最好。小風時也可在下風口,但有三四級以上風浪時,上風口垂釣為宜。
3、釣向陽、釣草。乍暖還寒季節,淺水比深水升溫快。魚類雖屬變溫動物,但對水溫的變化仍很敏感,所以多棲息和覓食於向陽的一側。垂釣向陽,既無人影而又陽光充足,魚兒在這里沒有驚嚇又感溫暖,有利於覓食。為了索餌繁殖,淡水魚類都有戀草的習性,尤其是鯽魚。春暖花開的四五月份,在溫度、水深等自然環境適宜的情況下,水草之中就成了它們生活繁殖的場所,在貼近水草的地方垂釣自然應當成為首選釣點。釣諺雲:“釣魚不釣草,等於瞎胡跑”就是這個意思。
4、小鉤細線。“春釣無巧,線細鉤小”。春釣應選用小號袖型和園口型釣鉤,如伊勢尼3-5號,萬能袖3-4號。鉤條在同類型鉤中盡可能選擇細一些的,韌性要大,富有彈性。魚線宜細,主線0.8—1.5號,腦線以0.3——0.6號為佳。這是由春季低溫狀態中鯽魚活動量小、魚嘴張口小、行為呆滯、攝食動作輕微等特點決定的。細線配小鉤,其靈敏度遠優於粗線大鉤。柔軟細小的鉤線不易引起魚的警覺,又有助於魚的吞食,自然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。
5、用葷餌小餌。一般雜食性魚類經過漫長冬眠靜臥之後,腹中空虛,急需進食補充營養,但對素餌卻不感興趣,以覓食葷餌為主。紅蟲是春釣的首選餌料,它本身就來自水底,魚兒在水中經常能吃到它,慢慢地養成了一種口癖。單個或幾個紅蟲一束掛鉤,對魚的誘惑力最大,唯感不足的是上鉤困難。蚯蚓為餌時不能象夏季那樣用整條蚯蚓掛鉤,應針對魚張口小的特點將蚯蚓剪成1CM左右的小段穿鉤,鉤尖外露。否則魚吃到蚯蚓吃不到鉤,信號明顯也提不上魚來。
6、小漂小墜釣靈敏。使用浮漂以1號小漂最為理想,要求輕、靈、流線型,七星漂效果也不錯。
7、提竿以釣第一信號為宜。第一信號是指魚把鉤吸到嘴里還沒等吐出來的一瞬間,表現在浮漂上是輕微地上升後向下有力地一頓,仿佛浮漂突然掉下去一樣,尺距在半目左右。由於鯽魚吃食的習慣一般是先觸後入口,然後向上遊動,因此浮漂輕托一定幅度(1目左右)的時候也是提竿的較好時機。如不及時提竿,抓不住第一信號魚兒稍感不適很可能吐鉤而去,影響釣獲率。浮漂輕微地較慢地上下抖動不是魚咬鉤的信號,不宜提竿。當然,出現送漂、領漂、悶漂等也應及時提竿。
春季水草叢中釣鯽方法
一、釣點選擇春季,在野河、水庫中垂釣時,釣點應選在河彎處的洄水灣、河段的凸凹處,寬河面的緩水區水草多的地方。水庫選在長有茂密水草,向陽、避風的地方,水深以0.6~1.5米為宜。春季,鯽魚經過漫長的冬眠後,急需補充能量,故而晝夜覓食。此時,鯽魚多在水草叢生,日光照暖的淺水區,而且多為大鯽魚。選好釣點後,可用割草器或大號錨鉤在距岸4~6米處打一個30~50厘米的亮膛。一般打2~3個,可以輪流垂釣,如果水草稀少,可選一處相對稠密的地方,距水草30厘米處做窩。
二、釣具組合①釣竿以5.4米以內超硬調竿為宜。釣線用直徑為0.2毫米的超強線,釣線太細在纏住水草時容易斷線。釣線的長短,以4.5米竿為例,最長不宜超過2.5米,以便迅速提魚出草窩。②釣鉤用伊勢尼2~4號,不可太大,鉤條要細,以利中魚。釣時宜用單鉤,因為用雙鉤,在釣上大鯽魚後,另一只鉤容易掛在水草上,從而出現跑魚斷線的情況。調漂時,空鉤半水漂尾外露2~3目,掛餌後把漂定在鉤剛碰底,漂尖露出水面1目為宜。
三、提竿方法釣草時,提竿的方法是很重要的,正確的提竿方法是,先舉竿70~90度角將魚鉤住,然後再舉竿100~150度角將魚提上岸。此法能充分發揮竿的彈力和臂力負荷,比較省力。同時魚也是垂直從草窩里提出水面,不容易掛住水草。若釣到250克以上的鯽魚時,一定要沈住氣,利用竿的彈力和魚周旋,盡量不要使魚進入水草叢中,如果魚進入水草叢中,此時不要慌,不能將漁線放松,應使其保持一定的拉力,慢慢把魚從水草中牽引出來。
四、誘餌和釣餌
1.在野河、水庫垂釣時,誘餌應以小顆粒餌為佳,這里我為大家介紹一種引誘鯽魚的佳餌。在垂釣前二三天,將1000克左右的玉米糝加100克左右的水,在鍋中蒸,大約10分鐘,取出後加入少量的白酒、香油、白糖,攪拌均勻,以手能使之捏成團為佳。然後用塑料袋密封,放置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待用。此餌色、香、味俱全,對鯽魚有特效。每個窩點撒誘餌的多少,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,根據這幾年我野外垂釣的經驗,大體總結如下:在小水面如舊河道,絕頭溝垂釣時可采用“多頓少餐”即每次誘餌少撒,經常補窩;在大水面如水庫中則應采用“少頓多餐”,也就是每次多撒誘餌,一天兩次即可。
2.釣餌:以紅蚯蚓為最佳。在小雜魚鬧鉤特別兇的情況下,可采用商品餌或自制面餌,但應加入少量的魚粉。出釣前,可以用動物血或水果加香油餵養蚯蚓。前者可增加蚯蚓的腥膻,後者可增加香甜味,有利於提高上魚率。蚯蚓以火柴梗大小為宜,鉤上的蚯蚓一定要鮮活。此法最適於在3~5月份,天氣晴朗、無風、氣溫較高
All Comments
By Faithe
at 2017-12-20T10:30
at 2017-12-20T10:30
Related Posts
釣魚趣 老師傅釣豆仔魚 很久沒有看人用這種方法
By Candice
at 2017-12-17T10:04
at 2017-12-17T10:04
競技釣基礎教學三
By Skylar Davis
at 2017-12-17T07:50
at 2017-12-17T07:50
夜釣黑格 用漂的
By Carolina Franco
at 2017-12-17T05:00
at 2017-12-17T05:00
請問上興蝦竿 紫晶蝦跟藝妓
By Una
at 2017-12-16T19:52
at 2017-12-16T19:52
競技釣基礎教學三
By Edward Lewis
at 2017-12-15T14:56
at 2017-12-15T14:56